大数据治理,从街道开始

2019-06-12 11:51:34   编辑:bianji1   访问:

【内容导读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,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近年来,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打破40多个部门“信息孤岛”,形成大数据平台,打通了大数据治理和为民服务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,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近年来,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打破40多个部门“信息孤岛”,形成大数据平台,打通了大数据治理和为民服务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
从“等民上门”到“送政上门”

北京西交民巷社区前门西大街59号院的王岩老人,没向街道主动申请,也没提供任何证明材料,就领到了每月100元的护理补助。让他省去跑腿之苦的是街道的大数据服务平台。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,直接查到王岩的身份证、户口本、残疾证等电子证照,然后主动联系老人,帮他办理了相关手续。

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介绍,街道汇集分属各系统、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类信息等,打通信息孤岛,形成了完整的地区大数据平台。“最明显的变化是居民办各类证明,不用再重复交材料了。”桑硼飞介绍,靠曾经申办过的数据沉积即可顺利提交申请,申请时填写数据项减少50%,受理时长缩短80%。 

打破数据割据,打破利益格局

形成大数据平台,看似容易,实则阻碍重重。因为数据背后,不仅涉及技术,更涉及权力和利益。西长安街街道干部坦言,“技术从来不是问题,花钱也不多,但改革需要的担当不小。”桑硼飞现在还记得,数据互联互通截止日当天,街道所有科级干部坐在会议室,规定谁交数据库的密钥谁下班,下班了很多人还不动,最后在“不换思想就换位子”的压力下,截至当晚12点,所有人都交出了密钥。

“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平台的意义在于,在最基层实现数据互联互通,成为打破数据割据的突破口。”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务大数据系统开发项目负责人曲寒冰说。西长安街街道负责大数据平台的全响应办公室主任尚斌说:“过去需要两个科室干一周的活,现在一分钟数据就齐了。同等规模的任务,全部干完我们用了半个月,别的街道干了两个月。”

近两年来,西长安街街道还借助大数据平台的热力图和研判系统,在停车资源紧张和幼儿集中的区域建设了多个停车场、幼儿园,补上公共服务短板。“好处很多人知道,但破除现有利益格局的难度让很多地方望而却步,关键是看党委政府是不是敢担当,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来推进改革。”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。 

让节约出来的人沉下去

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陈振海介绍,通过大数据平台,西长安街街道2017年在多个社区先行试点设立专门为民办事窗口,把基层分散在社保、计生等多个窗口办理的事项集中为“一站式”接办。一位到西交民巷社区居委会办事的街坊说,过去办计生、住房保障等不同事项是不同的人,人不在事就没法办,经常白跑一趟。现在社区也和银行一样,业务员能办所有事,不怕找不到人。

节约的大量人力并没闲置。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说,过去人人对着电脑,一等一天,现在剥离出工作任务,就能沉到居民中去,直接把服务送上门。西长安街街道一位街巷长说,开始觉得敲群众门不好意思,怕群众嫌烦,但给群众送老年证、低保证、洗澡券等,成了拉近群众距离的“敲门砖”。久而久之,真和群众打成了一片。

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表示,“大数据要和群众路线相结合,让街道干部用脚步丈量街巷。”在西长安街街道试点的基础上,西城区提出利用两至三年时间,加快打造大数据中心,让大数据治理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。